厦门市集美区侨英小学
时间:2024-04-03 15:07 阅读人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350211426604354F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3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厦门市集美区侨英小学

  法定代表人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载事项

  单位名称

  厦门市集美区侨英小学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宗旨: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小学教育教学。

  住    所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侨英街道叶厝居委会叶厝178号

  法定代表人

  苏巧真

  开办资金

  1671(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核拨)

  举办单位

  厦门市集美区教育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65.73

  1262.53

  网上名称

  厦门市集美区侨英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10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无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一、依法依规开展业务 2023年度,我单位在集美区教育局的领导下,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二、按照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我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全体教师秉承“仁真教育”的办学理念,“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办学精神,依法治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多措并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力地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我校教师到外校交流有10人,来我校交流的教师有10人。全校42个教学班,学生2014人,2023年7月毕业生334人,全部升入中学,2023年9月一年级招生数343人。我单位围绕总目标,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 (一)深化办学理念,提升学校精神文化 2023年学校在梳理“仁真教育”办学主张的基础上,以省级教改项目“以朱熹‘小学学其事’教育理念创新仁德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践”为抓手,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为指导,带领全校教师深入开展仁真教育研究。2023年5月,完成教改项目阶段性汇报工作,受到市、区两级专家和同行的高度好评。2023年6月被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授予“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 (二)聚焦核心素养,推动深度教学改革 1.建构“立仁求真”课程群,推进课程改革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对学校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提出新的要求。学校在原来课程1.0版的基础上,分别从仁德、仁知、仁雅、仁勇、仁泽五个方面重新建构了“立仁求真”课程群2.0版,学校教务处和德育处带领全体教师深入探索“1+x ”跨学科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素养。2023年3月份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跨学科主题学习,20日,厦门朗诵协会与学校师生开展“艺术赋能思政 弘扬雷锋精神”大思政课,《学习强国》《厦门日报》《海西晨报》《天下集美》相继进行报道。 2.建构“求真课堂”模式,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我校基于学校课堂的诊断,提出了“求真课堂——五学五真”教学模式。2023年11月学校进行了区级学科基地校数学学科的展示,得到与会领导、教研员、同行的一致好评,由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指定加入新课标视域下“备课、教学、评价”一体化区域教研模式实践研究项目,成为第一批小学试点校。 3.丰富评价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积极探索“减负增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一二年级开展主题式无纸化测评活动,采用闯关的形式,以“玩”代“考”,以口头表达和动手操作代替试卷,让孩子在“玩”中学,收获别样的精彩。 加强校际合作,同集美区实验小学、灌南小学联合编制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校本作业,以目标为导向,科学设计,体现学科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引进“笔曰”智慧教学平台的智能作业批改管理系统,通过点阵智能笔批改学生作业,进行无感数据采集,自动整理错题集,助力分层精准教学。 (三)创新德育途径,推进德育心育融合 1.推行“小先生”制。 学校创新“小先生制”,建构“立仁小先生”“求真小先生”“三人行小先生”等儿童学习形态,意在让学生互学互教,互为“先生”,共同进步,同时促进学生的交往。 2.培育“五育并举”的仁真好少年。 学校围绕“立仁求真”教育办学特色,以“四节”活动和社团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2”活动,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要事件等有利时机,将仁德教育、嘉庚精神、红色精神、垃圾分类环保意识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家校社共育。 学校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每个学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培训,普及家教知识,开设了“家长百业课”课程、“走读集美”亲子项目研学微课程、“你好,暑假”课程,建立“真爱家长学院”,开设不同课程,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使家长成为教育的重要力量,为孩子成长的优质陪伴者。目前,全校共组织了21场“家长百业课”活动,开展了51场“走读集美”亲子研学活动,学生和家长通过现场学习和亲身经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 (四)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岗位练兵提技能。聘请专家指导,先后邀请了省少先队副辅导员张舒琪、思明区教研员吴伟华、海沧区教研员陈淑娟、湖里区教研员林刚强等八个学科的专家进校对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和教学能力的专项指导。借助“仁真讲坛”进行岗位专项技能练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研组活动、课堂观察等,在展示交流中提升教师岗位技能:在集美区第六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林胜文、黄晶晶、陈小勤获得三等奖;在2023年厦门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中,林胜文获得三等奖;在2023年集美区“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中,陈珞雯、陈欣作品入选;在2023年集美区中小学班主任岗位练兵中,赖桂平获得三等奖;在2023年集美区班主任工作案例评选中,赖桂平获得三等奖。 2.团体活动促分享。通过团体拓展活动、艺体活动等传递正声音,凝聚正能量。2023年5月,在工会主席陈跃忠老师的带领下,我校男、女教职工参加区气排球赛均获一等奖;2023年11月在集美区教育系统首届教职工“建行集美”比赛荣获一等奖。 3.课题研究促发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有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3个区级课题立项在研究,以此打造一支善学习、能教学、会科研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我校目前有省学带2人、市专家型教师2人、市学带4人;区学带(含在培)13人;市骨干28人;市骨干班主任3人;区骨干28人。2023年1月以来,教师获省市区级奖21人次。 (五)初显成效,学校稳步提升 一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如下成绩:2023年4月获评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5月福建省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区级汇报;6月“鹭岛少年”2023年厦门市中小学生合唱展演;12月厦门市小学生阅读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成功举办集美区“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美术三个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本年度我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CN级别4篇,市级获三等奖1篇;区级获奖4篇,共汇编6篇。教师竞赛获市级三等奖2人,厦门市优质课的评选中林胜文老师的课被评为市级三等奖;陈君兰老师在“厦门市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中获得三等奖;区级竞赛获奖20个。教师开设公开课、讲座省级2节,市级7节,区级18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团队获奖24个,市级5个,区级19个。学生个人获奖共216个,其中国家级别获6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省级获奖9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3个;市级获奖43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14个。区级获奖146个,一等奖32个,二等奖50个,三等奖59个,优秀奖5个。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措施 虽然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较大的进步,但离学校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学生的学业成绩较为薄弱、家校社共育还未真正形成、教师的素质与投入程度参差不齐、学校的激励机制尚待完善等。我校将立足薄弱点、找准发展点,扬长避短、守正创新,向学校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1.依托特色办学基地校、学科教学基地校、区“备课-教学-评价一体化”实验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家校共育,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2.做实做细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深耕“求真课堂”、完善校本作业,以评价促进“教”与“学”的发展; 3.立足“双减”,办好课后延时服务和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五育融合,办服务型教育; 4.以“公平公正、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修改《侨英小学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2023年4月被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授予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