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09-02-24 12:00
———2009年2月18日在厦门市集美区第十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倪  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集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监督下,以解放思想谋发展,以调整结构促发展,全面启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保持了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8.63亿元,增长10.02%;工业总产值573.11亿元,增长4.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32亿元, 增长5.85%;合同利用外资2.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3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40.05亿元,增长19.56%;财政总收入27.06亿元,增长25.2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0.35亿元,增长3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8900元和9060元,增长12.37%和11.17%。社会事业建设卓有成效,创建全省文明城区初评总分在全省26个城区排名第二,教育工作省级督导评估荣获全省最高分。     
    (一)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坚持工业优先发展。注重工业支柱地位,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逐步向内外销并重转变。机械行业集聚效应不断扩大,产值突破200亿元,金龙礼宾车、金龙轻客、玉柴一期、松芝空调等15个项目顺利投产,厦工20家配套企业顺利建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3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市级科技计划,31家企业新认定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57个科研项目成功对接,总投资额6.12亿元。新增中国名牌产品企业1家、福建名牌产品企业20家、厦门优质品牌企业7家;新增10件省级著名商标、13件市级著名商标。内资企业发展上新水平,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6.53%,同比增长16.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12.11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52家,引进了新乘钨钢、三达科技、银华机械等一批符合产业导向、行业带动明显的项目,宝德立光电、晖耀光电、多科莫太阳能等35个项目抓紧投建。
    全面启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第三产业产值增幅达19.83%,高出第二产业1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0.91:68.7:30.39调整为0.88:65.82:33.3,现代服务业初显成效。加强组织推动,编制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出台发展服务业实施意见,设立2000万元专项扶持基金,建立项目协调例会制度,成立区属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有序推进服务业发展。重视节庆拉动,成功举办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首届中国雕塑大展、首届集美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和多场专业座谈会、推介会,营造出广泛宣传集美、推介集美的良好氛围。着力项目带动,建立服务业项目库,积极推进94个在建、筹建、在谈项目。园博湾大众温泉、厦门模具工艺设计中心等项目正式开业或投产,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北海湾、日东、舒昕等星级宾馆抓紧施工,圣果院商业中心、宏谦储存配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开始筹建。新增华舒、天地人等7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酒店、宾馆,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0万人次。
及时调整经济运行政策。全力以赴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落实上级各项调控政策和决策部署,适时出台15条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集约用地、设立总部、上市融资等,重点扶持纳税大户、科技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成立区属政策性担保公司,与市建行签订财务顾问协议,组织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一对一”对接。加大服务力度,落实区领导挂钩走访企业制度及镇街专人联系制度,坚持政企“双月座谈会”、台资企业座谈会等有效沟通联系方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抓好政策宣传,及时帮助企业解读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措施,多渠道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加强调查摸底,启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定期召开重大项目建设调度会,强化区级领导挂钩联动、靠前指挥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影响工程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密切与各指挥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镇街征地拆迁包干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简化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前期审批等手续,促进项目的落地建设。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4个(其中市重点项目36个),开工建设51个,实现投资86.71亿元,完成征地6772.32亩,拆迁66.65万平方米。
    (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
    城市建设展示新形象。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快速公交系统相继建成通车,杏林湾片区、厦门新站片区、环东海域片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厦门新站、沈海高速扩建、中洲路(一期)进展顺利,福厦铁路、厦深铁路动工建设,英环路、海翔大道隧道口至英村段全线贯通。新城区建设初具规模,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华夏职业学院、工商旅游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泉舜泉水湾、金海湾、大学康城二期等住宅小区陆续出售,滨水小区、华铃花园一期保障性住房顺利封顶,永祥新城、锦福花园、兑山、英村安置房等8个项目基本完成。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不断健全,嘉庚纪念馆、区文体中心少儿馆、文化馆、露天文化广场、杏滨文化广场相继启用。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城区20条道路改造,新建5座人行天桥,实施道路绿化4.3万平方米,建设生态风景林2000亩,建成名木古树休憩场所10处,日东公园获评五星级公园。
    城市管理呈现新局面。全力以赴、全民动员创建全省文明城区。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投资1.99亿元建设48个利民项目,重点解决道路畅通、环保治污、美化绿化等问题,城市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有新进展,完成区域公交规划编制,新增51台公交车辆,开通6条区内公交线路,新建翻建41座公交候车亭;实施公交智能化管理,安装卫星定位报站器和GPS系统,出台服务质量考评办法,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落实财政贴补“的士”政策,首批100台出租车顺利投放。交通秩序有新改善,完成“面的”退编善后工作,整治“摩的”、“面的”非法营运,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1万起。遏制违法建设有新突破,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建立健全“镇街巡查、部门执法、考核细化、责任倒查”的工作机制,依法拆除违章建设837起、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城区面貌有新改观,大力开展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文化市场等专项整治,加强流动摊贩的有序管理,逐步规范夜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完成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集中整治重点污染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
    农村基础设施再上新水平。全面完成30个村(居)新农村建设规划,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500万元。基本完成坑内、顶许、溪西3个市级重点村建设,扎实推进东辉、双岭、铁山等13个区级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文体、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新建文化活动室6个、篮球场14个,自来水入户率达97.4%,累计建成三位一体清洁楼10座、临时垃圾压缩转运站6座。完成11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安全鉴定,实施小龙潭除险加固工程。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成果显著。完善各项硬件措施,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重视扶持民办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全年安排教育基建项目27个,面积23万平方米。加强全区校舍安全管理,对不符合抗震新标准的校舍进行监测。新开办2所公办幼儿园,实验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园评估。全国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抽测总分获全市第一,中考六科中五科增幅居全市首位,3所中学获全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奖,灌口中学通过省二级达标中学验收,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以全省最高分获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校。与高等院校合作取得突破,扫盲教育在全市率先启动。加大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统一公办、民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与市第一医院达成灌口医院委托管理协议,挂牌设立厦门第一医院集美分院。启动公共卫生大楼建设,改扩建3个镇街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投入700多万元充实基层医疗设备。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流动人口防疫、妇幼保健网络,设立后溪、杏林、集美三个卫生监督派出点,增配18名助理卫生监督员。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区疾控中心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干预能力得到提升。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标准,完成区计生服务站、灌口镇计生服务所的改扩建,增配80名计生管理员,在全市率先设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所,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7.84%。
    文体活动更加活跃。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和节庆文化娱乐活动,成功举办闽南童玩节、首届老年艺术节、百场文化广场活动、村村篮球赛等。区秧歌舞蹈队获得全国大赛四项一等奖,农民文艺节目摘取全市农民文化艺术节三项金奖,区文化馆评为国家一级馆。《集美区志》编纂工作进展顺利。对台合作交流不断拓展, 海峡两岸龙舟赛正式列入国家体育总局赛历,凤山祖庙等众多涉台文物吸引台胞回乡寻根谒祖。海外联系进一步密切,连续三年举办海外华侨后裔子女冬令营,借集美大学、集美中学建校90周年庆典之机,加强对外联系交流。
    此外,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出台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15条意见,累计建成20个农村集体发展经济项目,年收益3327万元;继续完善上头亭、黄庄、新村等“金包银”项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扶持28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23个无公害生产基地通过市级认定,仙景芋获农业部绿色产品证书,仙灵旗获省、市著名商标。制定本地劳动力就业扶持措施,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89人,培训1843人。加大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力度,新增参保人员1395人。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修订和出台14项惠民政策,涉及养老、就业、医疗保险、生活保障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医保范围,推出最高7.3万元的大病救助保险,全区全年参加医疗保险总人数16万余人,参保率达99%。增设3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健全城乡就业服务网络。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对低保对象中特困人员实行分类施保,实施对困难家庭非义务教育、残疾人康复和困难老人等不同群体的救助。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爱欣老年公寓正式投入使用。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在全省率先出台奖励辖区现役立功受奖军人政策。
    扎实推进社区“特色创建年”活动。社区与企业、驻军、学校共建活动频繁,“感恩日”、“服务日”等活动不断涌现,逐步实现一社区一特色一亮点。加大社区软硬件投入,社区活动用房面积全面达标,新建14个社区工作站,集中办理涉及群众基本生活和保障的社区事务。纺织、银亭两个社区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曾营、叶厝两个村改居社区的集体资产改制试点达到预期目标,上塘、上头亭两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稳步推进。荣获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
    深化创建“平安集美”。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出抓好重大活动、节庆期间的维护稳定工作,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5件,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61起,及时妥善解决劳资纠纷案件1368起和拖欠工程款事件6起。建设区应急救援中心,建成31个社区治安报警监控系统和25个社区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站,荣获全省“科技强警区”称号。启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清查,全力做好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患者的筛查救治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整改事故隐患4187条,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50%和66.67%。
    积极支援抗震救灾。广泛开展以“心系灾区,共渡难关”为主题的救灾援助,为灾区募集捐款和物资2400多万元,安排1679万元参与对口援建,接收并治愈57名灾区伤员,集美消防大队13名官兵赴灾区参与抢险。面对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及时安置疏导滞留旅客和外来员工,千方百计保安全、保供应、保稳定。超前部署防台抗汛工作,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有效防治红火蚁疫情。实现连续三年无森林火灾。
    (五)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各项决定,全面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98件、政协提案121件,法定期限内办复率均为100%,首次满意率分别为96.9%和94.4%。政府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政府部门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能意识不断提升。政府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开展电子监察试点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实施规范性文件前置法律审查制度。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设立7个公开受理点和35个网上受理点,区政府网站再次荣获全市“十佳”称号,并名列全国县区网站第11名。完善普法工作机制,“法律六进”活动成效明显。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试点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加强区属财政性投融资建设工程项目审核,核减率21.39%。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查出违规并上缴区财政金额1208万元。制定国有企业薪酬制度、资金运作及管理考核办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力倡勤俭节约,压缩各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5%。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和困难,特别是九月份以来,工业经济出现了明显下滑的态势。面对挑战,全区上下主动应对,积极作为,虽然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没有达到预期,但仍保持了平稳持续的增长态势,一些重要指标取得新突破,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迈上了新台阶。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是各方面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离退休的老同志,向辖区各单位、各院校和驻集部队,向关心支持我区建设的所有海内外朋友、投资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明显放缓,招商引资难度加大,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二是复杂经济环境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平安创建任务更加繁重。三是征地拆迁工作难度依然很大,部分项目的顺利落地和建设受到制约。四是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中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民生保障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五是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与群众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国家坚定信心保增长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我们面临发展中的挑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程度深、速度快,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期,预计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将进一步增多,这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我区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是对我区应对风险能力的重大考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中的机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国、省、市相继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平稳的经济发展环境。海峡两岸已经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两岸经济关系正在出现大交流大融合的新局面,有利于我们加快集美、杏林两个台商投资区发展。厦门市继续实施发展重心向岛外转移,重点加大对杏林湾、厦门新站、环东海域等片区的开发建设力度,有利于我们扩大投资,借力发展。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利于我们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更重要的是,我区经过新一轮的跨越发展,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这些都是我们发展中难得的机遇和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困难和挑战,把握节奏、科学安排,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更要看到机遇和有利条件,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六届八次全体会议的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更加重视持续发展,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9年初步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8亿元,增长12 %;工业总产值637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各2亿美元;财政总收入30.04亿元,增长11%;区级财政收入11.49亿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9870元,增长9%。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牢牢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把“保增长”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举全区之力抓招商、抓项目、抓投入,推动经济较快增长。
    二是要把转型升级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线,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结构优化、节能减排,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是要把攻坚克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勇于直面困难、敢于负责,开动脑筋、坚持不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灵活的办法,着力破解制约要素,攻克发展难题,努力完成全年各项预期目标。
    四是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困难的形势下更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
    我们坚信,只要信心不动摇,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化危为机,借机发展,努力在突破风险中把握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形成合力,在有效运作中力求先行。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提升工业竞争力,推进台商投资区全面发展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快汽车城二期、台资企业增资扩产园区建设步伐,做好项目对接,力促工业园区扩规模提档次。抓紧完善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完成后溪片区、深青片区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后溪工业组团员工服务中心,盘活闲置厂房。突出抓好新经济增长点,促进玉柴发动机、民兴工业等企业尽快达产,推动集顺电子、宝德利光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开工建设虹鹭三期、银华机械技改等一批项目,加大迈士通电器、闽东电机等一批在谈项目的跟踪力度,促其尽快落地。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克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支持中国科学院厦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建设,落实一批产学研协作项目和“6•18”成果对接项目。鼓励企业利用国家增值税转型契机,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帮助一批企业通过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支持品牌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创立品牌。引导民营企业与辖区大企业协作配套,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增强协调服务意识。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与企业共克时艰。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和开拓海外市场,帮助企业提高出口抗风险的能力。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举办厦门名优产品海西行活动,组织并补贴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政府采购、财政投资项目向本地企业、本地产品倾斜。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加强银政、银企沟通,促进银企互信和良性互动。加大对企业融资担保力度,增加区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提高对企业的担保额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不折不扣落实好有关税收缓征或减免、行政事业费减免的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切实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煤电油气运保障。加强分类指导,力争做到一企一策、一事一议。
    增强台商投资区功能。精心组织杏林台商投资区设立20周年庆典活动,宣传台商投资区成效,促进台资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开拓企业发展空间,鼓励企业积极采取二次增资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式扩大生产,引导企业向服务业领域拓展。借助“大三通”效应,强化对台经贸、科技双向交流。围绕我区产业发展重点,积极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转移,推进对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产业深度对接;加强动漫设计、软件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合作,促进文化产业对接;支持两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氛围。按照“整体设计、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要求,完善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修订商业网点规划,编制旅游总体规划、环东海域集美片区休闲旅游规划、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重点区域、特色行业详细规划。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用足用活省市区系列扶持政策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继续出台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物流、旅游等重点领域发展。利用节庆活动积极组织系列购物周,借节造势,拉动消费。发挥好文教区、园博苑、嘉庚体育馆等资源优势,引进中介经营组织,积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文化娱乐、会展赛事活动,提升集美的人气和知名度。
    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亮点。同步推进厦门新站营运中心建设和招商,加快各类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建成首期商务楼区(22万平方米)。实施圣果院商业中心、国贸商城、集美商业广场、杏西地下商城、华大西商业街、喜盈门家居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和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建设,支持厦门粮食批发市场、邮件处理中心的建设,促进三乐钢琴文化城、红星美凯龙等项目的落地。加快旅游及配套设施建设,丰富双龙潭生态运动休闲景区内涵,建设正新汽车主题公园,力促北海湾、日东、舒昕等星级宾馆早日投入使用,配合推进园博苑名校风华园和水上码头等景区工程。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商贸业提高层次,促进人人乐超市等大型商业项目尽快开业,开展星级饭店评定工作,引导华舒、天地人等酒店提升服务水平。做大做强物流业,有机衔接厦门新站、前场铁路特大型货场和邮件处理中心、宏谦储存配送中心等园区,逐步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物流基地。积极引进台湾商贸物流仓储企业,整合和提升传统物流产业,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扩大旅游业影响,加强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推介,加快“森林人家”、“农家乐”等一批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打造园博苑、陈嘉庚纪念胜地、山地生态旅游线、沿海休闲旅游线“一园一地两线”的旅游格局。
    (三)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拓展城市空间。高起点做好厦门新站、杏林湾、集北新城区等重大开发片区详规和市政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加大社会事业、商贸、餐饮等公建配套设施投入,做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衔接。基本建成厦门新站主站房并投入使用,配套完善南广场、15条交通要道、景观绿化等设施,初步营造厦门新站片区良好的城市门户形象;实现滨水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完善杏林湾片区市政配套、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工程;加快滨海、奇立等17个安置房建设,推进同集路东侧旧城改造工程;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调整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合推进福厦、厦深、龙厦铁路、海翔大道、中洲路、集美北路等一批重点项目,改造内茂立交桥等交通节点,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排水、路灯、交通标志等配套设施。
    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和完善文明城区创建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各种专项整治和点评活动,推进新一轮省级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强化市容环境监督管理,成立特邀考评团。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夜市、流动摊贩管理,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卫生水平。继续推行“镇街巡查、部门执法、考核细化、责任倒查”的工作责任,保持打击非法占地、违法建筑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违法建设。继续抓好节能减排,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强化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管和约束。重视环境保护,加大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力度,建立科学长效的环境监管机制。抓紧推进一批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加快深青溪、瑶山溪综合整治进程,支持海域清淤整治工程,启动高集海堤、集杏海堤开口改造工程。加强扬尘污染控制、饮用水源保护、畜禽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逐步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社区建设。开展“社区建设提高年”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服务水平。建设日东、锦园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楼,逐步扩大社区服务活动用房面积,逐步提高社区活动等经费。规范社区服务载体,整合社区工作力量,实现“五个统一”,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推广家庭论坛、情暖空巢、社区共建等社区特色活动,推进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外来人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引导机制,均衡提供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让外来人员自觉融入社区大家庭。认真做好社区矫正、戒毒、禁赌等工作,帮助特殊群体回归社会。抓好村居换届选举,完善工作机制,加大综合考评力度,提高基层班子工作和服务水平。有序推进5个“村改居”集体资产改制,加快清产、核资和资产量化进程。
    (四)努力破解瓶颈问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项目带动,全年安排重点项目70个,年度计划投资127.73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7个,计划投资94.42亿元,主要投向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等领域,带动全社会投资。要千方百计突破项目落地建设的瓶颈问题,努力实现“保增长”的目标。
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在保持征地拆迁总体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做好征地拆迁。强化舆论宣传,帮助群众算好“条件改善、经济补偿、环境优化”三本账,让群众支持、配合征地拆迁。严格依法拆迁,坚持规范操作、依法办事、以人为本,切实兑现各级优惠政策,真正让依法拆迁的群众得到实惠。充实基层征地拆迁力量,组织工作队伍入驻重大项目,全力攻坚。建立灵活高效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困难和问题。
    扎实抓好招商引资。提高招商质量,突出机械、电子等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招商,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不断拓展新的招商渠道和信息网络,加强与各指挥部、市属单位联手招商,畅通与海内外各社会团体的联系渠道,寻求更多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开展中介招商与以商引商。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投洽会”、“台交会”、“6•18”等平台,大力推进杏林湾片区、厦门新站片区、机械工业集中区等区域招商。建立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对重大项目坚持特事特办和“一事一策”原则,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动态管理项目储备库,强化项目跟踪,注重项目落地。
    积极筹措发展资金。加强筹融资工作,密切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加强储备用地管理,盘活闲置用地,合理安排土地出让,提高土地资产效益,积极主动争取各级保增长项目建设资金。着力培植财源,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做好对各类工商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加强税务登记等税源监控工作,强化税收征管,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财政增长的良性互动。强化资金统筹,量入为出,合理安排,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着重解决重点项目、民生保障及促进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加强对财政性项目方案评审和投资概算审核,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破解各种发展难题和机制障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实施和扶持农村集体发展经济项目,力促铁山外口公寓二期、上头亭社区服务中心、三社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早日建成。加强建成项目跟踪和指导,鼓励成立规范的股份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确保入股村民能有稳定收益。根据市场需求精心策划一批项目,力争做到因地制宜、特色凸显,吸引更多的被征地农民入股。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优先支持他们参与工业集中区的配套服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创业,力争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00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建设生态观光果园,加大对6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组织开展农产品推介和促销活动,密切产销联系。
    持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强化新农村建设项目后续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等机制,继续推进村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逐步将新农村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范围。争取双岭、东辉、仑上、前进等村列入新一批市级重点村建设,继续实施许庄移民造福工程。加快完善重点村社区功能配置,力争建成田头村、第二农场综合服务中心,推动新农村建设与社区建设的融合。实行城乡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统筹规划、均衡发展,使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农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升级工程,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加快教育强区建设。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实施中小学校舍抗震安全加固改造工程,争取三社、李林等6所小学新校舍投入使用,不断满足外来员工子女就学需求。加快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强化学校管理、课程管理、质量管理,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加大教师交流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扎实推进名师名校工程,力争再有1-2所学校与名校高位嫁接。规范民办学校,推进教育公平。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高标准建设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实训中心基地。做好高校入驻与运行的协调服务,配合推进福大工艺美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二期工程、华侨大学在建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文教区优势,促进高等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争建成区公共卫生大楼、侨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完成后溪镇卫生院扩建工程。提升服务能力,成立杏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卫生系统信息化管理网络。完善网络疫情直报体系,再增三个卫生监督点,实现镇街卫生监督点的全覆盖。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改进招揽人才的工作机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强化卫生行业监管,推动社会力量办医有序发展。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服务,健全基层工作网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快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实现辖区道路交通改善工作常态化。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市场站公司加快对我区公交候车亭、站点的建设,配齐交通标志等各项设施。加快发展区域公交系统,改善工业园区公共交通环境,优化加密公交线路,密切居住区、工业区交通与BRT系统的衔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公交服务质量监管,扶持和规范出租车运营。重视宣传教育,提高辖区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继续加大力度整治非法营运,净化辖区道路交通环境。实行交通执法量化考评,提高路面见警率,进一步完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工作机制。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办好海峡龙舟赛、集美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和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带动集美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杏美文化广场,实施镇(街)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等项目建设。促进鑫展活水馆、长宏电影娱乐城等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发挥区文体中心、福南堂等文体设施的活动载体功能。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集美学村嘉庚建筑、闽南教育和端午民俗”展示区,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文明的集美”系列活动,组队参与厦门市第十八届运动会。
    (七)更加着力民生改善,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高度重视民生保障。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加强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镇街、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多形式、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开展校企订单式培训,针对市场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加强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社会救助“绿洲计划”,完善分类救助政策,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鼓励更多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推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动工建设区社会福利中心,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加强拥军优抚安置,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区“五连冠”。
    高度重视社会安定稳定。推进新一轮“平安集美”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稳定形势研判、群体性事件预警处置、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三大机制。坚持综合治理方针,扎实推进社会治安整体化防控工程。严防恶性刑事案件发生,加强治安监控报警系统建设,推动巡防体制改革,提高巡防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严防影响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主动处置和积极应对各类矛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努力破解欠薪、工程款拖欠、企业三角债问题。强化劳动监察,提高处理劳动纠纷的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严防各种重大事故发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继续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机制,细化突发事件处置责任倒查办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治、森林防火、防台抗汛等工作。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执行力
    坚持务实创新,建设高效政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高谋发展、求创新、抓落实的能力,把思想统一在谋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在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要抓住工作重点,深入基层一线,逐一应对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切实加大政务督查督办力度,不断完善责任、考核、督查“三位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继续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优化政府及部门的工作流程,建立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全面推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努力做到依法、民主、科学决策。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加强条块之间的沟通合作,密切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加大防腐力度,建设廉洁政府。深入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突出窗口单位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管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政府投资行为。厉行节约,严格控制公务消费,削减一般性支出,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继续按5%比例压缩公用经费,在购车、设备购置、会议、公务接待、出国(境)等方面费用实现负增长。突出公共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镇街、国有企业的审计力度,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开展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落实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树立高效、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今年政府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异常严峻。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都动摇不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集美前进的步伐。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迎难而上,扎实苦干,为集美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厦门市集美区人大 | 技术支持:厦门市集美区政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