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B
厦门市集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集美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20号提案答复函
王晨、林荣川、林海军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我区健全新能源产业链的建议》(第120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新能源产业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旨在实现“双碳”目标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自"十四五"以来,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聚焦于新能源电池、三电系统、新能源材料、能源互联网等多个细分领域。健全新能源产业链的建议与我区正在大力发展布局的新质生产力、“五创五美”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绿色化发展高度契合。我区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强链延链补链,已深度梳理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摸清自身家底;将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以及政策扶持等方法,协同相关部门积极构建我区新能源产业生态。
二、措施与成效
(一)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绿色发展
我区已出台《集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暂行)》等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节能降耗、引才育才。支持壮大杏林湾基金聚集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招商;鼓励购买新能源商用车、使用新能源装备;采取奖励、补贴等多种切实优惠措施助力企业高质量、绿色化发展。
(二)创新发展,构建汽车芯片产业生态
我区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构建,立足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布局新能源商用车、新型能源与系统在内的“五创五美”产业。当下正在以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设备、集成电路设计、Ai芯片等领域为主要发力点完善集美区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目前集美区已汇聚矽杰微、吉顺芯、国科安芯、芯达茂等一批集成电路企业,落地美芯晟半导体项目,后续将大力推动智联安科技、赛昉科技、进迭时空、特仪半导体、云程半导体等项目落地。
(三)新能源商用车,产业聚集效应初显
集美汽车小镇已集聚百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依托整车制造龙头企业金龙联合汽车,我区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已形成囊括原材料、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以及检验检测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产业共生生态,产业聚集效应初显。近两年成功落地菲茨特、前晨、铱钼矿卡等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企业。同时,积极筹备新能源专业园区,将作为集美区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空间载体,推动新能源产业链整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
(四)组建“创新发展共同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筹备组建由政府牵头,企业、高校、第三方运营机构共建的、以学科专业为单元的“创新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已初步确认20个共同体名单,涵盖材料、化学、电子、电气、机械、软件、信息等多个一级学科,将助力我区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并为企业培育输送专业人才。
(五)成立新能源中心,加强产业服务保障
为加速、加强新能源产业生态构建与服务,我区成立新能源创新发展中心。中心以产业生态构建为目标,通过“产业联盟、产业基金、专业产业园、专业孵化器、产业链招商、高校产学研合作、专业人才培训、行业专业机构、应用场景平台、行业论坛展会赛事、专家顾问团”11个元素为核心工作职能开展产业生态构建工作,绘制新能源商用车和新型能源产业图谱,进行产业生态深度调研,为集美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推进新能源商用车和新型能源产业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集美区新能源产业整体呈现良性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短板。一是产业创新不足。辖区内新能源产业链多为传统制造型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仍有较大空间。在新能源汽车及芯片领域,新一代电驱桥、轮毂电机、分布式电驱动系统以及碳化硅控制器等研发水平不高;智能网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创新领域,仅具备系统集成能力;智能底盘、智能座舱等创新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关键产品、材料等基本空白。二是产业人才紧缺。新能源产业是多学科复合型产业,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事汽车整车、新型能源与系统的关键核心零部件以及新兴领域跨学科的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员、高技能人才等日益紧缺。对创新和研发等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大,厦门本地学校的研发资源、人才供给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已成为影响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三是产业链的牵引力不强。辖区内整车制造以金龙联合为主,其主要产品面向客车和专用车,终端制造牵引力不够,无法充分带动原材料、零部件等协同发展,互补性不强,所发挥的整车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龙头效应”不够明显。
四、下步推动计划
(一)强化政策扶持与产业基金引导
积极探索针对新能源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持续优化和完善现有政策支持,加大补贴力度,探索更多样化的税收优惠和投资激励措施,以切实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杏林湾基金聚集地优势,聚焦“6+N”产业链群,引导基金向新能源行业倾斜,加速优质项目落地转化。
(二)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
发挥新能源中心产业生态服务职能,深入调研学习新能源行业前沿技术路线,挖掘各细分领域具备发展潜质的企业;聚焦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功率器件、新型电池技术(钠离子、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核心零部件。基于集美区资源禀赋、新能源产业现状并结合产业图谱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精准招商,推动新能源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同时,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园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新能源产业规模效应,助力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
(三)加强协同研发创新
发挥我区高校、院所的科研优势,积极推动“创新发展共同体”组建工作;深入走访新能源企业,了解企业需求,组织策划校企对接会、宣讲会、技术论坛;推动我区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与企业技术升级迭代,培育新能源专业人才。
(四)加速产业落地转化
引导园区、企业布局微电网、光储电站,提高电力能源利用效率、灵活性和可靠性,降低用电成本。围绕“电动集美”三年行动计划,在我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研发与创新,完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产业生态,助力我区新能源产业落地转化。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承办单位(盖章): 区分管领导:
单位主要领导: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抄送:区政府办 区政协提案办
联系人:易文斌 联系电话:153598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