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不法贷款中介打着“正规机构”“银行合作机构或内部人员”等旗号进行虚假宣传,通过“包装”贷款、提供过桥垫资、捆绑销售等手段向消费者收取高额费用并牟取非法利益。此类行为不仅严重危害金融财产安全和金融管理秩序,更严重损害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多层收费,成本高企。
不法贷款中介常以“内部流程无需审核”“百分百申请成功”“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免费”等虚假宣传吸引借款人,通过“转贷”“资金过桥”等环节,以“过桥费”“垫资费”“手续费”等名义截留高额费用。从银行获得贷款后,不法贷款中介又以“后续服务”“贷款运作”等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汇入指定账户,致使借款人面临高额息费负担,甚至骗走借款人贷款资金。
二、资金链断裂,征信受损。
在不法贷款中介怂恿、误导下,借款人容易错误评估自身偿还能力、过度负债;部分不法贷款中介在提供短期过桥资金后,又常以“资质不符”等理由中断服务,导致借款人资金链断裂、无法按合同约定按时偿还贷款,严重影响借款人信用评级、企业正常经营甚至家庭正常生活。
三、违规用贷,违约违法。
部分不法贷款中介为获取高额中介费用,为借款人包装空壳公司,伪造财务报表、经营流水、经营背景、经营场所等资料违规获取银行贷款,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银行贷款的,还涉嫌贷款诈骗等犯罪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银行在与借款人签订的贷款合同中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规定贷款资金使用的范围,若借款人将银行贷款挪作他用,银行有权对借款人追究违约责任。
四、信息泄露,风险无穷。
不法贷款中介在办理贷款过程中,通常要求借款人提供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征信报告等重要信息,以配合其进行“贷款材料包装”。重要信息一旦泄露,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权将被严重侵害;若相关信息被不法分子用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则将进一步对相关人员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带来安全隐患、违法风险。
针对上述不法贷款中介陷阱风险,广大消费者应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及实际还款能力理性借贷,通过正规途径办理贷款业务:
一是量力而行理性借贷。结合个人及家庭资金资产情况、个人及公司职业规划等各种因素,确定合理的资金需求。坚持诚信理念,向正规贷款机构提供真实有效的贷款申请材料,按照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及时还款,重视个人征信记录。
二是选择正规贷款渠道。消费者如果有贷款需求,应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的官方渠道进行咨询或办理。若确实需要贷款中介服务的,应认真核实贷款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范围及合同约定条款,切勿轻信不法贷款中介的“低门槛、审批稳”等虚假宣传承诺。
三是提高信息保护意识。消费者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应妥善保管好身份证件、账号密码、交易验证码等信息,不随意对外透露重要信息。不随意授权他人代办金融业务,办理业务过程中,拒绝外部人员“代客操作”,避免外部欺诈隐患。
四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对自称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和短信保持警惕,及时通过银行官方短号、银行官方APP、金融监管部门官方热线等途径咨询核实。不随意扫描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登陆不明网站或APP,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如发现落入不法贷款中介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