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美区2021年1-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1-12-09 08:26 阅读人数:

  关于集美区2021年1-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

  ——2021年11月24日在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九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胡国才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2021年1-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调整草案,请予审议。

  一、1-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区委的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紧扣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示范区目标,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3.77亿元,增收14.07亿元,增长11.75%,完成年初预算的92.27%,超序时进度8.93个百分点。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43亿元,增收10.45亿元,增长30.75%,完成年初预算的108.93%,超序时进度25.6个百分点;上划市级共享税收入36.93亿元,减收0.89亿元,下降2.36%;市级固定收入9.24亿元,增收1.55亿元,增长20.16%;上划中央税收43.17亿元,增收2.96亿元,增长7.36%。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64亿元,同比增支0.36亿元,增长0.59%,完成预算的76.66%。

  收入方面:今年以来,我区财政收入指标基数效应明显,呈现“前高后低”态势,预计第四季度财政收入将回归中低速增长常态。分类型看,1-10月全区实现区级税收24.64亿元,下降2.43%,反向拉动区级财政收入1.81个百分点;实现非税收入19.80亿元,增长126.75%,拉动区级财政收入增长32.5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可持续增收压力大,非税收入贡献作用明显,税性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8.86个百分点,位列全市六区第五,区级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改善。分税种看,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同比增收0.97亿元,增长9.25%,其中:增值税增长14.09%、企业所得税增长1.83%,主要是部分房地产企业新盘开售入库税款及部分制造业企业销量增长共同作用。非主体税种同比减收1.59亿元,下降10.79%,反向拉动区级财政收入4.68个百分点,其中:土地增值税下降14.83%,主要是目前可清算房地产项目大幅减少,叠加房地产方面高地价进一步压缩土地增值税增收空间;个人所得税下降17.12%,主要是我市部分流动性税源扶持政策暂停导致减收。分行业看,1-10月,我区五大重点行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软件信息业)区级税收呈现四升一降格局。制造业实现区级税收6.65亿元,增长19.36%,拉动区级税收增长4.27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如波生生物因新冠检测试纸出口额大幅增长带动税收增收;建筑业实现区级税收0.96亿元,增长2.46%;批发零售业和软件信息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1-10月分别实现区级税收2.37亿元和0.89亿元,增长24.66%和28.94%;房地产业减收明显,实现区级税收10.86亿元,下降19.82%,主要一是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今年部分房企已进入尾盘销售,企业所得税减收或无税款入库;二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企业经营收入下降明显,导致今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入库税款较去年同期大幅缩减;三是受政策因素影响使得房价增长空间受限,相应的土增税增收空间大幅压缩。

  支出方面: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趋于常态化形势下,财政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统筹预算资金,盘活存量资金,严控增量资金,用足中央直达资金、债券资金和上级专款,全力保障“六稳”、“六保”重点领域资金需求。1-10月,全区用于教育、卫生、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4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36%;累计兑现惠企资金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62%,财政支出持续保持较高强度。当然,在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往来款项长期挂账、个别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偏慢、财政投资项目未及时办理决算等等。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11.39亿元,减收45.64亿元,同比下降80.02%,完成年初预算的25.89%。主要是受土地出让计划滞后影响,今年仅出让集美区11-07集美新城片区集美大道与集美北大道交叉口西侧地块。

  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10.83亿元,同比减支22.94亿元,完成预算的23.1%,主要是去年同期抗疫特别国债等一次性支出较多。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21亿元,同比减收0.3亿元,下降59.16%,完成年初预算的25.65%。主要是国有企业利润收入下降。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54亿元,同比增支0.54亿元,完成预算的90.01%。主要是增加国企注册资本金。

  二、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按照区人大预算决议要求,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落实落细疫情防控,用情用心助企纾困

  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经费。严格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疫情防控经费保障等财政支持政策,积极推进财政资金统筹、强化预算执行等资金保障措施,夯实防控物资储备,支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体系建设,保障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全面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截至10月,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资金2亿元。二是积极助力企业纾困。提前筹划金融支持企业纾困减负增产政策,第一时间给予受疫情影响出现经营困难的餐饮业、文化旅游业、交通运输业企业贷款贴息支持,扩大扶持对象范围、提高贴息比例及单家企业贴息金额上限,精准助力企业纾困减负增产。

  (二)提质增效招商引资,纵深推进财源建设

  一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继续执行降低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释放政策叠加效应。突出强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落实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政策,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二是精准滴灌扶持企业。连续两年成功申创财政部等五部委提出的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出资0.4亿元参与设立厦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为250户中小微企业提供5.2亿元融资支持;向区担保公司增资0.3亿元,在保户数2,235户,在保余额达5.41亿元。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截至10月累计兑现各类扶持企业资金5.7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扶持资金0.3亿元、创新创业企业扶持资金1亿元。三是做强做优资本市场。积极开展县域集成改革,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出台厦门市首个鼓励银行加强对台金融服务奖励考评细则,推出闽渝首个专门为台胞设计的线上两岸薪资汇出产品“薪速汇”,创新金融服务举措获得中央级媒体报道。全力打造杏林湾基金集聚区,强化产业引导基金管理,截至10月累计引进股权投资类企业445家,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千亿大关,位列省内各区县第一,成为省内乃至中国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金融高地”。助推企业上市,截至10月新增上市公司2家,占全市增量近三成,全区累计上市公司11家,省级后备企业9家,市级后备企业42家,区级后备企业100家,新三板企业16家。全市首创上市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厦门大学开展重点上市后备企业高管研修班。

  (三)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保障财政支出强度

  多渠道增收节支。一是坚决过好“紧日子”。落实支出“负面清单管理”,压紧压实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2021年全区公用经费平均压减20%,累计压减一般性支出0.09亿元。二是加力清理趴窝资金。加大对各镇街、区直各部门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力度,累计收回结转一年以上的财政存量资金5.6亿元、清理处置历史遗留往来款项20.3亿元。三是用足用好政策支持。围绕核心领域,力争获得更多上级资金支持。10月止,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8.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亿元,一般债券1亿元,再融资债券1.9亿元。四是提速增效审核工作。累计审核工程项目582个,审核造价21.2亿元,核减造价1.7亿元,平均核减率7.8%;累计审核非住宅拆迁补偿项目49个,审核金额1.1亿元,核减0.1亿元,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

  多举措保障重点。一是兜牢兜紧“三保”底线。将“三保”放在支出顺序首位,全面落实“三保”工作责任。保障镇街财政平稳运行,截至10月累计下达镇街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1亿元。二是持续改善基本民生。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强化直达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10月止,直达资金累计支出1.4亿元,已惠及我区群众4,524人次。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支持教学设施设备和办学条件改善,重点保障普惠性幼儿园办学、中小学质量提升、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等。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综合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筑牢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加快养老体系建设,支持农村幸福院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落实助残惠残扶残政策。三是全力保障重点建设。保障土地房屋征收资金需求,累计安排征拆资金14亿元,用于马銮湾、集美新城、地铁、高铁等重大片区征收项目。保障基本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累计安排30亿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维护、园林绿化、乡村振兴等建设项目。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首次印发区直部门政府保障事项清单,进一步厘清政府保障边界。建立健全支出预算单位、部门、财政分层次排序机制。修订资金审批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修订印发预算执行考核办法,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二是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优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构建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结合财政可持续发展,开展对新增重大项目、重大支出政策的事前绩效评估。完善重点评价常态化机制,选取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资金共计7.5亿元开展财政重点评价。三是持续优化建设项目管理。规范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预结算送审行为,完善预结算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强化区级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竣工结(决)算,推动财政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建设到形成资产全过程闭环管理。落实工程款支付担保规定,加强建设资金监管。

  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一是分阶段、分批次、分类逐项推进产权办理工作及资产盘活工作,真抓实干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理清政府房产权属关系。先行先试,全市首个建立行政事业性资产监督检查工作长效机制。健全国企代管资产考核机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草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健全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出台推进加强镇(街)下属企业管理工作方案,强化镇(街)下属企业管理工作。支持产投公司成立区招商服务公司,创新招商方式和服务方式。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一是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债务常态化风险评估预警。足额保障到期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逐笔落实化债资金来源,截至10月已偿还到期政府债务1.9亿元。二是防范金融风险。联合多部门建立防范非法集资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风险企业开展专项排查,累计走访企业354家,已向区市场监管局发函移送疑似异常企业876家。累计开展基层金融风险排查工作培训会7场,宣传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

  强化财政监管机制。一是扎实开展财政监督检查。严格落实“1+X”专项督查,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领域资金,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国有资产管理、镇街财政收支管理、财政性投融资建设项目财政审核管理等检查。二是持续强化财会队伍建设。开展财会队伍建设情况摸底调查,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三是主动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实现部门、单位预决算公开全覆盖。建立健全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整改机制,强化检查结果应用,巩固提升整改成效。四是深化预算系统管理改革,协助市级共同推进“智慧财政”系统建设与应用,织牢资金监管“防护网”。

  三、2021年预算调整情况

  综合考虑1-10月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全年财政经济运行态势,建议对区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2021年财政收支预算作适当的调整。

  (一)一般公共预算调整情况

  1.全区

  全区财政总收入调增2.81亿元。

  区级财政收入调增6.68亿元,加上市对区体制净补助调减2.51亿元(主要是减少市级结算补助等,下同),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增4.67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调增1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转贷收入调增1亿元,上年结转调减0.17亿元,调入资金调增3.1亿元,区级财力调增13.77亿元。财政支出相应调增13.77亿元。

  预算调整后,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147.79亿元,增长1.93%,区级财政收入预算47.47亿元,增长18.2%。区级财政支出预算86.56亿元。

  2.区本级

  区本级财政收入调增6.0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调减2.77亿元,非税收入调增8.79亿元),加上市对区体制净补助调减2.51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增4.26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调增1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转贷收入调增1亿元,上年结转调减0.21亿元,调入资金调增3.1亿元,合计财力调增12.66亿元。财政支出相应调增12.66亿元。

  预算调整后,区本级财政收入预算42.0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2.28亿元,非税收入19.79亿元),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80.24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调整情况

  1.全区

  根据今年我区土地招拍挂进度情况,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调减16.6亿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调增2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转贷收入调增22.25亿元,上年结转调增9.74亿元,扣减土地基金收入等上解支出调增14.88亿元,调出政府性基金调增3.3亿元,合计财力调减0.79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相应调减0.79亿元。

  预算调整后,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7.4亿元,根据财力,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3.81亿元。

  2.区本级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调减16.6亿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调增2亿元,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调增22.25亿元,上年结转调增9.73亿元,扣减土地基金收入等上解支出调增14.88亿元,调出政府性基金调增3.3亿元,合计财力调减0.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相应调减0.8亿元。

  预算调整后,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7.4亿元,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3.8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整情况

  根据年度收入完成情况,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调减  5,00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调增4万元,扣减调出资金调减2,000万元,合计当年财力调减2,99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调减2,996万元。

  预算调整后,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3,000万元,根据当年财力,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3,004万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均为区本级。

  四、下阶段财政工作安排

  为确保调整后财政收支预算顺利完成,下阶段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区人大有关决议要求,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努力实现全年预算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挖掘增收潜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狠抓收入管理。坚决贯彻执行减税降费和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强财税协同和财源建设,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动态监测财政收入执行情况,加强收入形势研判,强化收入征管工作统筹。加强财政收入质量管控,努力解决非税收入占比较高、对房地产及土地类税收过度依赖等突出问题,切实夯实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基础。二是培育优质税源。梳理产业链条,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做细在谈招商项目经营模式和财税构架设计,大力引进“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企业,提高招商引资企业在集税收贡献率,多措并举培育新增优质税源。三是优化企业服务。落实落细财政帮扶措施,简化优化审核兑现程序,提升政策落地时效。完善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审核和资金保障机制,推动更多龙头项目、高成长项目落地,有效服务高质量精准招商。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

  (二)全面加强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一是有效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继续实施支出“负面清单”管理,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预算,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二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政府“三本预算”统筹衔接,建立健全同一领域不同渠道资金、财政拨款资金与非财政拨款资金、不同年度间财政资金的统筹机制,盘活用好政府资源资产。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支持,提高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三是提高财政投入精准度。完善支出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事前评估机制,强化跟踪调整机制,规范到期清理机制。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实做细项目储备。改进政府投资预算管理,做到政府投资年度计划严格与年度预算相衔接,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助推财政高效运行

  一是加力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完善政府保障清单管理,实现区直部门、镇街政府保障清单全覆盖,分类调整、优化政府保障事项的范围和标准。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通用支出标准和行业领域专用标准。二是加快构建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加强绩效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新增产业、民生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加强评价结果与政策完善、预算安排调整等挂钩,对低效无效政策、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三是加速转变民生投入方式。科学合理确定民生领域保障范围和标准,逐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备案机制。增强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协调推进医疗、污水等重点领域价格和财政补助机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四)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筑牢财政风险防线

  一是坚决兜牢“三保”底线,严格执行财政运行风险监测和“三保”预算编制事前审核机制,做好国库资金统筹调度,加大对镇街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财政可持续运行。二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强化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逐步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三是加快智慧财政系统建设与应用,规范和统一预算管理工作流程、要素和规则,推进大数据综合应用,提高政策调控与风险处置能力。四是深入贯彻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要求。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预算决议和决算决议。压紧压实审计整改责任,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财政收支紧平衡特征凸显,财政改革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记嘱托、勇当使命,奋力开创财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确保圆满完成2021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