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集美 > 区情概况 > 民族宗教
民间信仰
时间:2023-07-10 16:18 阅读人数:

  祖先崇拜

  家祭   集美一般家庭大厅后壁正中均设祖先神位或遗像。逢年过节和每月初一、十五,均要祭拜祖先,其中以元宵、中元、冬至、除夕四节最为隆重。家人结婚、生育、科举、盖房、分家、长期外出前和归来后,或为消灾祛病等,皆行祭拜之礼。月初和月中祭祀的供品及形式简单,一般为家常饭菜或水果糕点,由主妇上香行礼即可。“四节”和有大事的家祭,需由家长率领全家行上香祷告跪拜之礼。祭祀后,全家分食供品,享用祖先赐给的福胙。定婚前要举行“合婚祭”,将写有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的红纸压在祖龛香炉下,请祖先审察。三天之内,家无灾祸,亦无吵架、打破碗盆之类不吉事情发生,表明祖神同意这桩婚事,即可完婚。

  墓祭   分家庭墓祭和合族墓祭两种。前者以家庭为单位,祭祀对象一般是家长的祖、父两代,时间为清明、中秋和十月中,供品为应时果品、糕点、香烛、金银纸等。家长率家人到墓地,清除墓上和周围杂草,若是土冢,要适当添土、拍实。陈供品于墓碑前,家长焚香祷告,敬酒献礼,家人按辈分依次行三跪九叩礼。礼毕,烧金银纸,燃放鞭炮,墓祭结束。合族墓祭为祭祀家族共同祖先,由各房派人参加。祭祀仪式由司仪主持,族长焚香敬酒,颂读祭文,内容多为追怀祖先恩德,激励后辈上进之语,然后依序跪拜。合族墓祭祭祀仪式声势浩大,合族人众肩抬猪、羊、鸡、鸭、水果、酒等丰盛祭品,沿途举旗奏乐,浩浩荡荡。

  祠祭   在各姓宗祠举行,时间多在元宵、冬至,仪式繁简有别。世居望族祠祭仪式郑重烦琐,主祭、引唱、通唱、司乐等执事一干人事齐备。主祭古为嫡传长子,后多由族中有声望的长者担任。行祭日,执事者点燃香烛,陈列供品,族亲按辈分男左女右排列阶下。祭祀过程按引唱、通唱提示进行。其程序为:参神、盥洗、请祖、初献礼、奉馔、读祝文,亚献礼、奉馔、献帛、三献礼、奉馔、侑食、荐饭、献茶、诵嘏词、饮福受胙、化帛、烘祝文、辞神、请祖、撤馔。以上每一程序均要行礼,三次献礼要三奠酒三祭酒,一跪四拜。“饮福受胙”意为接受祖先的恩赐。执事者代祖考取神案之酒赐与主祭者,主祭者跪饮后,四拜、平身,然后分供品与族人。祭祀结束后,阖族宴饮。

  巫术信仰

  集美旧时信仰的巫术为“突神”。民间以为,无论日夜,均有神在各地巡游。若不慎与神冲撞,会受神的责罚,且多降到孩子身上。为避免“突神”,在搬家、盖房、搬重物时,须先轻敲扫把,示意神灵避让,并让孩子躲避。若孩子突发吐奶、哭闹、抽搐、昏睡、睡中惊醒等反常现象,即视为“突神”,须请“道士”作法。此“道士”又称“师公”,并非真道士,与道教无关,仅以“捉妖”、“驱鬼”、“请神”之术换取报酬。道士查明被冲撞者为何方神圣后,母亲用花帔盖住孩子,道士向神祷告,撒盐、米于花帔之上,并用玫瑰或月季花枝沾洒清水,吹响牛角,孩子即可平安无事。花帔为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之物,以备背孩子使用。长约3米,宽约40厘米,用蓝白条相间的土布制成。乡民对此深信不疑,若急切间请不来道士,父母拜过天公后,仿照道士作法,也可见效。民谚云“不信医生,去寻‘加吻’(断魂草);不信鬼神,且看‘突神’”。

  物灵信仰

  据本次修志调查,集美区民间尊奉信仰的物灵有龟、虎、犬、石、水、榕树、龙王、床母等。

     对龟的信仰,源于远古图腾崇拜。集美民间敬龟、爱龟,但不食龟。渔民撒网误捕到龟,即放归水中。每年正月十五日或重要祭神日,多用糯米或面粉做成“龟馃”,向神上香、礼拜后,默述心愿,祈神赐龟。传说通过乞龟,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可保全家平安,风调雨顺。

     集美民间尊称虎为“虎仔爷”、“虎将军”、“虎相公”。虎,集美丽、威猛于一身,历来被视为“山君”、“山神”。传说神荼、郁垒每抓恶鬼即喂之于虎,故人们认为虎的画像有镇鬼驱邪之功能。传说保生大帝曾为虎拔去喉中骨、掌上刺。虎被感化,由此不再吃人,而为保生大帝守门。境内主祀虎的有灌口镇深青村的油园宫、虎尾庵,以虎配祀的有杏林福星宫等24处。

     传说后溪王氏定居珩山,系犬引路所致。后王氏兴旺发达,遂在祖祠供案上塑一金犬,接受后人祭拜。灌口凤山庙供奉清源真君,案下塑有白犬。传说庙宇初建时,不知如何为神塑像。真君托梦一老人,说三月七日有一指挥使路过,马前有一白犬,按指挥使面貌为我塑像即可。神像塑成后,又塑一白犬陪祀座下。

     后溪镇崎沟有一泉眼,据说先人发现泉眼周围风水好,遂于此定居。嗣后人丁兴旺,蔚然成一大村。又传,古时有一尸顺水漂流至此,乡民为之安葬,称之为“水流公”。每月初二和十六两日,村民均至泉旁燃香祭拜,求水流公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宅平安。

     集美乡间古屋墙上常见砌有“泰山石敢当”石碑。传说此石能镇百鬼,压灾殃,保佑家宅平安。后溪镇许庄村有一巨石,村人尊称为“石头公”,每月初二和十六两日皆来此祭拜,求“石头公”保佑六畜兴旺。

  榕树   榕树枝繁叶茂,生长快,寿命长,受到普遍崇拜。端午节,乡人向树祷告后,折其枝叶插于门框,以避邪、驱鬼、防疫。榕树周围严禁大小便,孩童有违者,家长须携至树前,请求宽恕。有些地方,将土地公神位安放在榕树下或树洞中,同受乡人祭拜。 

  龙王   境内龙王庙位于集杏海堤东端南侧。此处原为港口,庙内供奉龙王牌位。解放前,渔民出海前均至庙内祭拜,祈求龙王保佑出海平安。每年五月五日龙舟竞渡前,要到庙里“请圣水”,为赛船和楫手洗浴驱邪,以求胜利。

  床母   又称佛鸟母,意为孩子的保护神。床母无形象,无神龛,却是家家户户敬重的神灵。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七天、半月、满月、周岁及每月初一、十五,均要祭拜床母,祈求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供品为日常饭菜,满月、周岁时另加用猪肉、香菇、虾米合煮的糯米饭一碗。此种仪式一直延续至孩子十六周岁。

  神祗信仰

  集美区民间信仰五花八门,现有宫、庙、寺、庵296处,供祀的神有天公、后土、土地公、灶神、玄天上帝、关帝爷、注生娘娘、保生大帝、飞天大圣、王姬娘娘、真异大师、屿仔尾公、南岳圣侯、三保公、神农先帝、护国尊王、广泽尊王、广利尊王、清水祖师、三平祖师、辅顺将军、辅胜将军、大王公、大王公娘、哪吒以及池、朱、吕、陈等各姓王爷等约60种,以主祀保生大帝的庙宇为多。境内产生的神为真异大师、屿仔尾公,境内特有神为王姬娘娘、南岳圣侯、陈姓王公等。

  天公   民间视天公为宇宙最高统治者。正月初九日为天公生日,前一日家家蒸红龟馃,置备供品。是日,厅堂悬挂天公灯,上书“天公赐福”之类祈愿语句,门外安放供桌。早年祭品仅三杯清茶,以后渐趋丰盛。富家供设五果(柑、桔、苹果、香蕉、甘蔗)、五牲(鸡、鸭、鱼、肉、蛋)、六斋(香菇、木耳、冬笋、菜心、豌豆、金针菜)和甜食。贫穷之家供品较为简单,但红龟馃(龟形,以糯米粉和水制作,染红色)、米糕、红蛋必不可少。祭仪在初九日子时进行,家长率家人按辈分依次行跪拜礼,祈求天公保佑风调雨顺、全家平安。然后烧金纸,放鞭炮,富家尚请道士做法事,演戏娱神。灌口等地一年两次,六月初七日亦举行祭祀仪式。有的地方甚至连结婚、乔迁亦行祀事。现今仪式简化,多由家庭主妇烧纸、默祝了事。

  后土   民间遵奉后土为生育万物总管大地之女神,造墓、埋葬、迁葬均需祭拜,祈求允许安葬并予以保护。后土碑立于墓左前方,亦有左右各立一碑者,碑高约50厘米,碑前设供案,每岁清明扫墓祭祖,同时为后土供祀红龟馃和米糕,燃香烛、金纸,名为“谢后土”。

  土地公   土地公,正名福德正神,又名大伯公。境内几乎村村社社均有土地庙,家家户户皆供土地像,商店店面窄小不便供像的,便在墙上开一小龛,供奉“福德正神神位”,点燃电光长明烛。土地公职位虽低,但与人关系密切,故礼拜最勤。民间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逢年过节,均备酒菜拜祀。二月初二乃土地公生日,人们除在家中和村头祭拜外,还带上香烛、金纸及米糕、兜面等供品,约定俗成地齐集天马山下土地庙祭祀,祈求保佑合境平安、五谷丰登。往年求子得子者,以鸡、酒、油饭答祀;求六畜兴旺如愿者,用猪头、猪尾还愿;为孩子求福者,则以纸扎人代子“勾替身”,求神保佑孩子平安健康成长。

  灶神   灶王爷又称灶君公、司命灶君。旧时,各家灶头均贴上书“司灶命君”红纸。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灶君回天述职,汇报人间善恶。家家鸣炮,用麦芽糖或甜面饼祭灶,以糊其嘴,恳其“上天言好事”,保佑全家来年平安,俗称“送灶”。且在门口放置饮水、豆子和草料,供灶君马骑饮食,以利灶君顺利上天。正月初四,灶君回宫,亦需备好供品,迎接灶君“回宫降吉祥”。

  门神   境内祖祠、神庙均供有门神,居民住宅则请道士、乩童画符一道,或画门神一张贴在门额上,以避邪驱鬼。

  玄天上帝   又名玄武大帝、真武大帝、开天上帝、佑圣真君等,闽南俗称上帝公。有宋以来,主要作为水神、航海保护神供奉。传说玄武乃太始之气,太极别体,又说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皆为其化身,司命、司禄、延寿星君均为其部属,风、雨、雷、电悉听其指挥,麾下有五千万天将天兵驱邪除妖,掌管天、地、人三界生死,为诸神中实力最强的大神,尤受人崇敬。境内主祀上帝公之庙有11座。

  关帝爷   即东汉末年蜀国大将关羽,以忠、勇闻名于世。另关帝爷亦被视为财神,受商家供奉。境内有关帝庙13处。

  注生娘娘   主生育之神。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以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故注生娘娘极受人们崇拜。境内大小庙宇主神旁几乎都有注生娘娘的画像或塑像,像旁尚有数量不等的侍女,或名之曰“婆姐”、“婆祖”、“鸟母”,作为注生娘娘的助手,分司保胎、助产、护婴等职责。

  保生大帝   又称大道公、吴真人,姓吴名夲,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生于青礁(今属海沧区),终生未婚,以济世救人为己任。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问贵贱,不计报酬。明道二年(1033年),瘟疫流行。其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奔波于漳、泉之间,救民无数。景佑三年(1036年),采药文圃山时坠崖而逝。吴夲去世后,乡民为之塑像立祠,私谥为“医灵真人”。经世代传诵,吴夲渐从受人爱戴的民间医生演化成能白骨重生的神医,呼风唤雨、救灾灭盗无所不能的保护神。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朝廷追封其为“忠显侯”,后多次受封,明永乐七年(1409年)敕封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后溪真德殿供奉保生大帝塑像,在台湾有分炉100余座。

  飞天大圣   传说同安县主簿张圣者,因受吴夲精神感召,弃官从医,追随吴夲济世救人。传说其有“三五飞步之术,斩妖伏魔之法”,被敕封为飞天大圣。

  王姬娘娘  又称三夫人、三娘妈、娘祖妈,张巡爱妾。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次年攻陷京都长安。至德二年(757年),十万叛军围攻睢阳。时任真原县令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共同坚守。睢阳长期被困,外无援军,内无粮草,以至军民罗雀掘鼠充饥。鼠尽,张巡杀妾熬汤以饷将士。全城将士痛哭流涕,誓与睢阳共存亡。最终城破,张巡斥贼被杀,全城无一降敌。灌口上塘村排前社山峰宫为专祀张巡爱妾之庙。

  真异大师   又称惠应大师,俗名孙应,南宋孙厝人。传说孙应自幼聪颖过人,天生神异。及长,修炼于安溪泰湖岩,为人治病,指点迷津。后云游各地,呼风唤雨,灭蝗除魔。97岁时,在泰湖岩坐化升天。乡民为之塑像立祠,有求必应。至今,每逢正月初六(宋帝敕封日)、五月初十(孙应诞辰)和九月初七(孙应忌日),各地民众仍去孙厝云龙岩进香请火。

  屿仔尾公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倭寇侵扰积善里窑山乡,里人周彝训组织乡民奋起抵抗。战斗中,周彝训马陷泥淖,陷入重围,其子怀炯挺身营救,因寡不敌众,父子同时阵亡。周彝训尸体被海浪漂到屿仔尾,马銮村民为之安葬并建祠,按时祭祀,称之为“屿仔尾公”。传说乡民有求必应,故又称“有应公”。每年四月十四日,远近乡民均到有应宫烧香叩拜,亦有台、港、澳同胞及南洋华侨特地赶来祭拜,以至道路壅塞,车马难行。

  南岳圣侯   后溪镇英村南岳庙供奉南岳圣侯赵孟頫。赵孟頫,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宋宝祐二年(1254年)生于湖州,卒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才华横溢,尤以书、画著称于世。宋亡后,受元世祖征召,曾任刑部主事、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封魏国公。据传,英村汪氏先祖入赘赵家,接续赵家香火并建庙祭祀赵孟頫。清乾隆三年(1738年),汪氏后裔携南岳宫香火渡台,成为台湾一些地区的保护神。

  三保公   即郑和,明代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明初入宫为宦官,因追随燕王朱棣有功,受赐姓郑。永乐三年(1405年),奉钦命率舰队出使西洋,于永乐五年回国。此后,又数次下西洋,宣宗封为“三保太监”。郑和出洋途中,曾在长乐、泉州停泊,故在福建沿海颇有影响,死后被尊为航海保护神,又被称为“三宝佛”、“三保佛”。杏林前场村有主祀郑和的宫庙三座。

  城隍爷   后溪城内、灌口陈井、杏林高浦等地均有城隍庙,供奉城隍爷。后溪城内城隍庙为厦门市涉台和对外开放的民间信仰点。

  李天王   集美后尾角供奉托塔天王李靖及其三太子哪吒,香火十分兴旺,每年农历九月初八尤为热烈,且分炉到台湾台南县沤汪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