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集美 > 区情概况 > 文物资料
集美学村早期建筑
时间:2022-11-07 16:21 阅读人数:

  其他建筑

  科学馆   坐落于集美街道集岑路2号,建于民国11年(1922年)9月。抗战期间,遭日军飞机轰炸受损,民国35年修复。1949年11月再次遭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1951年修复,现为集美大学科学馆。该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657平方米。门楼及角楼4层,两翼3层。建筑为前后廊式,一楼为拱券廊,二楼为方形廊,中间装饰哥特式圆柱,三楼设前后阳台。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嘉庚瓦屋面。外墙以粉色为主色调,门楼及角楼山墙装饰丰富,柱头、屋楼及山花作巴洛克装饰。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    位于集美街道石鼓路10号,前身为建于民国7年(1918年)的自来水塔,3层。民国13年在塔顶安置铜钟,兼作钟楼,用于学校上下课、作息报时。民国22年4月,加高改造为6层,并移装原集美小学大时钟于钟楼顶端,现已停用。钟楼坐西朝东,为长方柱体,底层宽4.5米,进深5.5米,通高25米,由下而上逐渐收小。一、二两层隔成小房间和前部小拱廊,三层为蓄水房,四、五层通透,架设楼梯,六层为八角形钟房,前、后开圆孔。楼顶置有“廿周纪念”铁架。

  集美学村西校门旧址   位于集美街道岑西社区西路40号旁。坐东朝西偏北,为四柱三间二层牌楼式,红砖砌筑,正中二楼为琉璃瓦歇山顶,两翼一楼稍低,燕尾琉璃瓦顶。建筑平面呈“八”字形,面阔7米,进深3.1米,高7米。正中为大门,两侧开小边门,大门上灰塑“集美学校西门”六字,门梁背面饰五星图案。西校门为当时集美学村西侧主要出入口,现保持原有形制。

  集美农林学校旧址    位于同集南路天马山东北麓福建省天马种猪场内。坐西北朝东南,占地约1300平方米。校舍分为两组,分别由1栋二层楼和5栋别墅形单层(东、西两栋增设地下防潮层)小建筑组成,中有风雨廊连接。二层楼为砖混结构,宽62米,深8.5米,面阔11间,进深1间,中部为门厅及楼梯,前部为科林柱式廊道,前、后两坡嘉庚瓦屋面,两端与主脊交错呈丁字形山尖。5座小别墅式建筑由中轴向两侧并列对称排列,相互联通,石块墙裙,红砖墙柱和灰墙,两坡或四坡攒尖红色嘉庚瓦屋面。农林学校成立于民国15年(1926年)。1954年,陈嘉庚将校舍捐给福建省政府农业厅成立天马种猪场。

  八音楼    位于集美街道东路149号,建于民国15年(1926年)。坐东北朝西南,为二层楼欧式别墅建筑,多尖顶屋顶,嘉庚瓦屋面,带独立小庭院,总阔18米,进深19米。早期为集美学校高级职员宿舍,后为校董陈村牧居住。

  集美图书馆   又称博文楼,位于集美街道集岑路6号,落成于民国8年(1919年)11月,中部3层,两侧2层,16间,占地8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中部南北立面一、二两层为西洋式柱式外廊,三层为中国式柱廊,二、三层砌有琉璃柱式花瓶栏杆,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双重歇山顶,屋脊和飞檐呈闽南风格。两侧附楼外墙用闽南红色釉标砖砌筑,角柱叠砌红砖与细条石,屋盖为绿色琉璃瓦歇山顶。民国28年5月,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战后修复。1998年因馆舍被鉴定为危房,集美校委会拆除重建,改建为中部5层,两侧4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3520平方米。2001年竣工并启用。

  集美学校工字型图书馆    位于集美街道集岑路2号,1954年10月落成,坐北朝南,两层,前后两排,中部有大厅连接,平面呈“工”字形。花岗岩石构墙基,四面设大型拱窗,屋顶为西式四面坡嘉庚瓦屋面,总面宽37米,通进深30米,馆舍面积2000平方米。1954—2001年,集美图书馆借此作馆址。2001年,图书馆回迁博文楼,该馆空置。

  集美学校植物园管理楼旧址    位于集美街道东路70号,建于民国14年(1925年),由管理楼和工房组成。管理楼为二层楼砖石结构,平面布局呈“T”字形,花岗岩外墙,前为廊道,红砖廊柱,二坡嘉庚瓦屋顶,面阔4间15米,进深8.5米。工房距管理楼东南30米,坐东朝西,二层,花岗岩墙体,两坡嘉庚瓦屋面,面阔3间13米,进深5米。

  集美航海俱乐部旧址    位于集美街道银江路227号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内,1959年底竣工。坐北朝南,面宽68米,进深分别为47米和59米。建筑以二层为主,局部三层,西南角高六层。整体砖混结构,外墙以花岗岩为主。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半围合布局,象征舰船的三面楼房和中间甲板,自下而上逐层收小,上部呈尖塔状,象征舰船指挥塔。各层前为柱廊,以铁锚型水泥构件装饰栏杆。俱乐部游泳池长68米,宽40米,建有高度分别为3、5、10米跳水台,乃当时厦门设施最好、标准最高的游泳池,承办过各种高规格的游泳比赛。

  东岑楼、西岑楼    位于集美街道东路7—25号和48—66号,建于1950年代。二楼均坐北朝南,横向并排,相隔8米,砖石结构。各面阔20间80米,进深16米,前、后两坡嘉庚瓦屋面。为集美学校教工住宅。

  乐安学校旧址    即抗战后期集美小学孙分校。位于侨英街道乐安南里220号旁,坐南朝北,前、后两落大,中设天井,两侧为头,面宽11米,通进深13米。前落硬山顶,马鞍脊,面阔3间,进深1间;后落为二层楼式,硬山顶,马鞍脊,木楼板,上、下层均为中厅及两侧厢房,东边头开设边门。前落中厅、头及后落一、二层中厅为教室,墙壁置有黑板。原后落背面外墙有蓝彩泥塑“乐安学校”4字,落款为“民国廿七年        孙雪庵”(新加坡华侨)。原大两侧建有护,均已倒塌,现已新建楼房。大后部为学校操场。

  归来堂、归来园    位于集美街道尚南路1号,总占地12600平方米。1962年,集美学校委员会据陈嘉庚生前遗愿兴建。归来堂坐北朝南,由门厅、天井、拜厅、正堂及双侧护组成,通面宽38米,总进深30.4米,占地115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门厅为三翘燕尾脊硬山顶,拜厅为卷棚顶,正堂为歇山顶。堂内正中安放陈嘉庚青石坐像。“归来堂”三字,乃著名书法家罗丹所书。归来园由陈嘉庚基金会拨款50万元,于1983年兴建。园中矗立陈嘉庚铜像,像高2.3米,重750千克,底座高60厘米,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潘鹤创作。像后照壁高3米,宽7米,上镌毛泽东赠词“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8个鎏金大字。园中树木葱茏,百花争妍,环境幽雅。2001年,集美区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教学楼舍

  尚忠楼群   坐落于集美街道集岑路1号,包括尚忠、诵诗和敦书3楼。尚忠楼居中,敦书楼和诵诗楼分立左右两侧,呈半合围式。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尚忠楼 建于民国10年(1921年)2月,时为集美女子师范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炸损。民国35年修复,改为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教学楼。1949年11月,因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再次受损,1954年9月修复,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学生宿舍。该楼坐北朝南,主体3层,中部门楼4层,建筑面积4226平方米,砖木结构。平面呈前廊式布局,外墙以红色清水砖为主,辅以花岗岩装饰镶砌。西式双坡顶,外廊部平顶,嘉庚瓦屋面。门楼、山花、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

  敦书楼 现今的敦书楼为原诵诗、文学、敦书楼的合称。诵诗楼二层,嘉庚瓦双坡顶,落成于民国10年(1921年)。文学楼一、二层为圆拱尖拱结合的西式券廊,三层为闽南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555平方米,1955年1月落成。敦书楼结构同诵诗楼,北部2层,南部3层,建于民国14年2月。三楼均坐西朝东,排成一字。抗日战争期间,遭日军飞机轰炸受损,民国35年修复。1950年代中期,改诵诗楼、敦书楼双坡顶为平顶,三楼连成一体,合称敦书楼。因位于尚忠楼西,又称“西楼”。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学生宿舍。

  诵诗楼 新诵诗楼位于尚忠楼东,又称“东楼”。坐东朝西,主体3层,局部4层,机平瓦双坡顶,砖拱前廊,竣工于1955年6月,建筑面积3766平方米。此时,旧诵诗楼已并入新“敦书楼”,遂将“诵诗”之名移植此楼。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学生宿舍。

  允恭楼群   坐落于集美街道嘉庚路1号,原包括即温、明良、允恭、崇俭和克让5楼。1985年,明良楼拆建为图书馆,现存4楼。楼群建于山冈上,沿山势呈“一”字形排列,冈下为学校体育场。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温楼 竣工于民国10年(1921年)4月,时为集美中学教学楼,曾一度作为厦门大学校舍,抗战胜利后改为高级水产学校教学楼。1949年,两次遭国民党军队炮击而损坏,1951年修复,现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教学楼。该楼坐西北朝东南,2层,建筑面积1791平方米。前廊式布局,外墙以红砖为主,辅以花岗岩装饰镶砌,内为砖木结构,双坡式屋顶,廊部平顶,嘉庚瓦屋面。山花、拱券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

  允恭楼 落成于民国12年(1923年)8月,时为集美水产科教学楼。抗战期间,遭日军飞机轰炸而受损,民国34年底修复,现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办公楼。该楼坐西北朝东南,砖石结构,原为3层,双坡顶,嘉庚瓦屋面。1983年改建为4层,平顶屋面,建筑面积2944平方米。前廊式建筑,一至三楼中部为外突半圆形敞廊,由6根罗马柱承托。一、二楼为拱券廊,三、四楼为方形廊。红砖平顶屋面,外墙以粉白色为主,柱头、窗楣及栏杆作巴洛克式装饰。

  崇俭楼 建于民国15年(1926年)2月,时为集美商科学校教学楼。抗战期间,遭日军飞机轰炸而受损,民国35年修复,改为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教学楼,现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学生宿舍。该楼坐西北朝东南,双角楼式砖木结构,3层,建筑面积1382平方米。前廊式建筑,门楼、角楼及三层长廊为拱券廊。屋顶为三翘脊硬山顶,燕尾式脊尾,绿色琉璃瓦屋面,角楼红砖平顶。主体以红砖墙承重,辅以花岗岩装饰镶砌。角楼以粉白色为主,角楼、门楼、柱式和栏杆等作西式装饰。

  克让楼 建于1952年,时为集美水产航海学院教学楼,现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学生宿舍。该楼坐西北朝东南,3层,建筑面积1749平方米。前廊式建筑,东设六角形过廊。外墙以砖石砌筑,内部为砖木结构。双坡西式屋顶,嘉庚瓦屋面。山墙、栏杆作西式装饰,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

  南薰楼群   坐落于集美街道鳌园路19号和27号,包括延平、南薰、黎明和道南4楼,主体建筑为南薰楼和道南楼。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平楼 原楼落成于民国11年(1922年)9月,时为集美小学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炸塌,1953年重建。该楼坐北朝南,中部4层,两翼3层,东角楼加地下室为4层,建筑面积2976平方米,砖石木结构。1983年维修后,局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双角楼、前廊式布局,外墙以条石为基础,红砖墙承重,辅以花岗岩块石装饰镶砌。楼面除二、三层中部外廊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外,其余均为木板楼面。屋顶中部为单檐歇山顶,翼楼、角楼为双翘脊悬山顶,绿色硫璃瓦屋面。角柱作隅石装饰,拱券、栏杆及窗套作西式装饰。1965年调整为集美中学校舍。2003年维修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仍旧。一楼东西耳房内侧分别镌刻“垒基维旧”和“黉宇重新”字样。楼前巨石镌有“延平故垒”4字。

  南薰楼 建于1959年,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主楼15层,楼顶建穹隆顶钟亭。两翼护楼高7层,形似鸟翼,翼端平台分别建重檐八角攒尖亭,与主楼顶钟亭相呼应,呈“山”字形架构,整座楼宛如战机凌空欲起,威武挺拔。主楼面宽19.24米,高54米,总建筑面积8105平方米,时为福建省最高大楼。该楼以花岗岩条石作基础,承重墙以白色细纹花岗岩石砌筑,辅以红色清水砖装饰镶砌,屋面铺绿色琉璃瓦及少量嘉庚瓦,柱头、屋檐装饰细腻,融合中西建筑特色,被誉为集美学村标志性建筑之一。2003—2004年进行加固维修。

  黎明楼 建于1957年,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依地势而建,坐北朝南,砖石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2420平方米。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中部6层,其余4—5层,第三层为拱券廊。勒脚下用花岗岩条石砌筑,主楼承重墙以红砖砌筑,辅以花岗岩石装饰镶砌。角楼承重墙以花岗岩条石砌筑,辅以红砖装饰镶砌。楼面视承重情况,采用竹筋混凝土板或钢筋混凝土板。中部单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屋面,屋檐以大斗拱装饰。两翼及角楼双坡顶,嘉庚瓦屋面。2003年进行加固维修,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道南楼 建于1962年,陈嘉庚生前亲自规划和设计的代表性建筑,时为集美轻工业学校教学楼,1965年调整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九座连体建筑一字排列,面宽176米,进深18米,总建筑面积15566平方米,砖石木混合结构。中部主楼高7层,两翼5层和6层,分四组相间排列,其中四座5层建筑设前外廊。该楼以花岗岩条石为基础,承重墙以块石和红砖混合砌筑。楼面视承重情况,采用钢筋搭配竹筋混凝土板和钢筋现浇混凝土板。中部主楼为燕尾脊重檐歇山顶,两角楼为燕尾脊单檐歇山顶,中式嘉庚瓦屋面。因木质屋架被白蚁蚀食,1991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003年进行加固维修。

  南侨楼群    位于集美街道岑东社区嘉庚路8号。建于1952—1959年,现为华文学院校舍。该建筑群共4排16座,依次命名为“南侨一”至“南侨十六”。楼体坐北朝南,顺坡而筑,由低至高。每排为平行的4座,两两相对。南北楼之间相距16—18米,东西楼之间相距4—8米,中间教室,两旁宿舍。第一排4座为平屋,二、三号居中,面宽45米,进深10米;一、四号楼位于两端,面宽58米,进深12米;第二排六、七号楼为二层楼式,面宽43米,进深10米。另有“天南门”及第十七、十八号楼位于校园东南部。天南门为红砖二层重檐歇山门楼式,平面呈“八”字形,面宽10米,进深7.5米。一层大门和二层中门分别镌有“集美侨校”和“天南”字样。第十七号、十八号楼位于天南门两侧,为闽南古厝式建筑,硬山顶,双燕尾脊,均面阔8间27米,进深8.5米。道路四横五纵,中铺白石条,两侧铺红砖,以白石镶边。其中南侨13—16号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楼均坐北朝南,依地形而建,呈“一”字形排列,建筑面积分别为3980、2760、2125和6093平方米。大部4层,局部5层,砖石木混合结构。外墙以花岗岩条石砌筑,辅以红砖镶砌装饰。平面呈拱券前廊及双角楼式布局,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屋面铺嘉庚瓦。山花采用齿轮、麦穗、五角星等图案,窗套装饰细腻,角柱作隅石装饰。

  养正楼   坐落于集岑路3号,建于民国15年(1926年)9月,时为集美幼稚园前楼。抗战期间,遭日军飞机轰炸受损,民国35年修复后暂作集美小学教学楼,后仍为集美幼儿园园舍。该楼坐北朝南,砖石结构,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呈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后廊式建筑,扣廊中部为外突半圆形敞廊。主体建筑2层,中部塔楼4层。屋顶塔楼及翼楼为双坡顶,角楼为穹隆顶,嘉庚瓦屋面。外墙以花岗岩条石为基础,红砖墙承重,塔楼、角楼、门廊、墙柱及屋檐装饰为黄、白两色。中部入口处为外挑式阳台,以四根罗马柱承托。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养正楼后(北面)还有座二层的葆真堂,养正楼与葆真堂间,东为熙春楼,西为群乐楼,皆为二层西式小洋楼,中为小花园。

  海通楼    位于集美街道岑东社区嘉庚路1号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内。建于1958年,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排屋布局,外侧为拱券式长廊,琉璃栏杆,东侧5层,西侧6层。建筑面宽74米,进深18米,建筑面积5197平方米。外墙用红砖及花岗岩砌筑,正墙大量运用仿闽南古厝民居拼砖装饰,极为精细考究。

  福东楼    位于集美街道石鼓路9号集美大学工程学院内,建于1958年。坐北朝南,横排砖石结构,3层,前为拱廊,面宽17间113米,进深13米。正中为四层三段式翘脊,两端角楼,两坡琉璃瓦屋面。角楼正面山尖饰有灰塑浮雕航海图案,为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新教学楼。

  三立楼    位于集美街道嘉庚路57号。为一字形排列的三座楼房的合称,坐北朝南,双坡布瓦顶,砖木结构,单间并排,前有走廊。居中者为立德楼,3层27间,竣工于民国8年(1918年)2月;左为立功楼,落成于民国7年5月,2层20间;右为立言楼,落成于民国9年7月,2层20间。早年为集美师范、中学校舍,1965年调整为集美小学校舍。1988年,厦门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市、区政府集资重建,于次年底竣工,砖混结构,中间5层,两侧4层,总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和集美学校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