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集美 > 区情概况 > 民俗方言
行业、岁时习俗
时间:2023-09-18 17:24 阅读人数:

  岁时习俗

   春节   春节为民间最隆重之节日,俗称新年,有“初一正,初二走,初三没人走,初四神落厅,初五过规”之俗。农历正月初一子时,各家启开大门,燃放鞭炮,也称“开春”、“开正”。家人换新装,妇女头戴“红春仔”花。是日,各家不吃粥,不扫地,不洗衣服。清晨,家人依辈分顺序进行“家拜”。早点喝茶,食用蜜饯糕点,或线面炖鸡鸭四物汤,祈望新年生活甜蜜、健康长寿。餐毕,拜访亲朋、邻里,称“走春”、“开春”、“贺正”。宾主相见,互祝佳语,互送对方孩童红包,红包钱额必须双数,谓称“结衫仔带”。拜别,主人送小孩红橘,以示吉利。年老体弱者或绅士权贵则派子弟、差仆持贺年帖前往拜年,答拜者亦如是,谓“飞帖”。清代,有在门上粘红纸袋,或在门口设台置簿,让贺者投帖和书名,以接帖、留名多者为荣。有善交际者,虽与主人不识,亦望门投帖,登簿留名。民国时,一些公益会社、慈善团体于初一至初五,为穷人、孤老和乞丐施粥、施钱,为吸鸦片者发戒烟丸。1980年代后流行贺年卡、名信片、电报、电话、传真、短信拜年。初二又称“迎婿日”,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叫“贺春”。新婚夫妻携鸡、鳖、猪肚等为礼物,岳父母回送红龟馃和甘蔗两根,甘蔗须连头带尾并系有红绸带或红纸条,象征百年好合。初二开始,孩童成群结队到生男儿之家讨“尪公仔”(泥塑动物或戏剧人物)。初三为新丧之家祭拜日,俗称“拜鬼正”,不宜出访拜年。初四为灶王爷上天禀报人间善恶后返回之日,各家备牲犊,烧纸马,放爆竹迎神,祈福保安,俗称“初四神落厅”。初五过规,意为春节已过,停业的商号店铺于是日择时开市。顾客前来购买商品,须用红纸包裹。首位顾客,要少收钱或多送物品,以图买卖成功,开市吉利。

  元宵节  俗称上元节。正月初九开始,各家或购或自制元宵灯,最具特色的为“走马灯”。正月十四日起,寺庙燃点香烛,每根重一二百斤。供台礼案摆列仿制的各种“食龟”,龟背装饰纸扎的神仙人物。“乞龟”人先确定“龟”的型号(小、中、大)及还愿数量,烧香跪拜后,掷卜具(用竹板或铜板制作,有正反两面)于地,如一反一正,即表示神佛如愿应求;若两面一样,则须增加还愿数量,然后再拜再卜直至求得。小寿龟可当场食用,大寿龟灯会结束后可敲锣打鼓迎回家中。“踏火盆”尤具特色,于空地堆放柴火约一米高,燃点后,鸣放鞭炮。舞狮者头顶用纸竹糊扎的麒麟吉祥物,从火堆上踩踏跨越而过,观众亦有跃跃欲试者。正月十五日,家家户户吃汤圆,寓意吉利团圆。晚间观灯,故亦称团圆节和“灯夕”。民间盛行舞龙、舞狮,尚有大鼓凉伞舞、歌仔阵、大车鼓、锣车鼓、高跷、艺棚、扮阁、蜈蚣阁、宋江游、踏火盆、海底反和猜灯谜等娱乐活动。古代,女子平日不出闺门,可借赏灯之机与有情男子相会,且有未婚女子占卜听声选婿和未育妇女来回钻灯棚求子之俗。

  清明节   是日,家家扫墓,清除坟地杂草、培土、挂纸钱后,供上鱼、肉及鼠曲馃(清明馃),焚香烧化锡箔、墓纸,祭祀已故亲人。墓碑文字模糊的,用蛋清调和朱砂描红。旧时,祠堂组织全族祭祀先人,饷发清明馃。新丧妇人,到墓前哭诉亡灵,称“哭墓”。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也称端阳节、五日节、粽包节等。家家吃粽子,门前插艾叶、榕枝、菖蒲驱邪。上午,大人带孩子外出采艾草,折榕枝,边走边喊:“卖散肆,乖的来,歹的去。”“散肆”,闽南话为懒散、愚昧,寓意去掉懒散,做一个聪明、勤快、乖觉的孩子。午时,烧药头(菖蒲、白芷),饮雄黄酒,孩子胸前挂香囊。洒雄黄酒于屋角以驱五毒,在孩子额头画“王”字以避邪。有“孩子吃光眼螺会变聪明”之说。是日,举行龙舟竞赛活动。

  半年节   农历六月十五日。节前,每家浸糯米磨粉,加红曲做成大小不一的红色丸子,按先大后小顺序,将丸子置于大圆盘或竹匾内,正中放一橘子。亦有将丸子捏成马、牛、羊、鸡、犬、豕的形状,象征“六畜兴旺”。当日早上煮好装碗,俗称“半年圆”。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是夜赏银河,讲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故事;姑娘对月穿针,以穿入者为巧,故又称“乞巧日”。是日,民间敬七仙女,供品以七为数,其中有彩纸糊的“七娘妈轿”七乘和交椅七把,鲜花、胭脂、鸭蛋、饭、瓜果等各七样。晚上祭毕,将亭、轿和纸钱焚化,胭脂等则掷于屋顶。

  中元节   又称鬼节、普渡。农历七月十五日,各家除在厅堂祭祀祖先外,还在门口烧冥币、纸衣,超度孤魂野鬼。地方尚请僧道设坛做法事,请戏班演戏,举行庙会活动,初一到三十,各村轮流举办,相互宴请,热闹非常,奢靡成风。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日家家吃月饼,入夜陈瓜果拜月。境内有“博饼”习俗,每会有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共博饼63块。另民间还有吃芋头、番薯的习俗,寓有包金包银之意。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文人墨客登高游览,放风筝,插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赏菊赋诗。近年,政府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开展敬老活动。

  冬至   家家户户搓丸子。是日,早晨用丸子祀神,中午备牲、酒祭祖和敬奉灶君公。冬至节不请客,不相贺。民间有“冬节大如年,丸子圆又圆,合家团圆准备迎新年”之谚。

  尾牙   闽台特有风俗。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二和十六,祭厝神及土地神,称“做牙”。每年二月二日第一次“做牙”,称“头牙”;十二月十五日(或十六日),为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故称“尾牙”。宴席至少备鸡、鱼、肉三牲,老板亲自掌酒,宴请所有伙计。其中一道“兜面”,用地瓜粉、小芋头、蚵做成,意为粘住、兜住顾客,预祝来年发财。清末民初,通过斟酒先后、鸡头所向,暗示来年伙计的去留。

  年兜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除夕前称“年兜”。二十四日,家家户户举行祭灶活动,灶台放置蜜饯、茶料,烧“金钱神马”,燃放鞭炮,送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所谓“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年兜期间,要置办年货、年画、春联等。家家“清尘”(大扫除)、蒸年糕和炸枣。年糕分咸、甜二种,甜的用糯米磨浆沥干加糖蒸成;咸的用粳米加蔬菜磨浆沥干加盐制成,有芋粿、菜头粿、金瓜粿、花生粿。炸枣用糯米磨浆沥干加地瓜粉搓成圆球型,以芝麻糖或豆沙糖作馅,油炸而成。除夕前要“送年”,出嫁女儿和干儿子、干女儿要给父母和干爹干娘送寿面、补品等,祝父母健康长寿。父母回送柑橘、甘蔗等,祝女儿、女婿、外孙生活甜蜜,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

  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亦称“除夜”、“二九暝”。是日,外出游子大都回家团圆,民间有“廿九暝不回家忘祖,冬至不回家无某(老婆)”之说。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称“围炉”。游子未归者,餐桌预留空位,摆放餐具,以示思念在外的亲人。开饭前,燃放鞭炮。年夜饭菜肴丰盛讲究,如排骨肉丸寓意骨肉团圆,全卤鸡表示全家福,韭菜表示年寿长久,红烧鱼寓意红红火火、年年有余,“吃赤根(即菠菜),年年春”等。年夜饭必吃薄饼。祭祖供桌上,定放白米饭一碗,上插绸制“红春仔”花,俗称“过年饭”,意在富足有余迎新春。“围炉”结束,长辈分发小孩“压岁钱”。有的在门外堆放稻草,燃旺后,家中成员逐一跃过,随说“跳出去,无忧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跨火过,活过百二岁”等吉语。是夜,居家厅堂红烛通宵长明,全家欢聚一堂达旦“守岁”至鸡鸣。是日,欠债者躲入曾演戏的寺庙庵堂,债主不许前往讨债,否则遭他人谴责。入夜,以清茶、面线、年糕、茶点、发馃、长命菜等食品供祀祖先,三更后拜神祭祖,家人分吃供祖食品,谓之“吃康健,吃福寿”。

  节日禁忌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忌供兔肉,忌说“缺”字,因俗传灶君兔唇,恐触其怒;十二月二十五日接玉皇忌口角、浪费粮食,因此日玉皇率诸神巡察下界善恶;除夕吃年夜饭忌小孩多话,因此时祖宗神明毕集,小孩乱讲易犯众怒;饭后须拿草纸为小孩擦嘴,意小孩嘴如屁股,说话如放屁不算数;正月初一忌讲不吉利的话,妇女不出门拜年(称“忌门”),女儿不回娘家(会吃穷娘家),不许打破碗碟(忌“破产”),不许动剪刀(忌口舌之争),不许扫地(忌去财运),不许吃粥(否则全年出行必遇雨),忌倒凳于地(大不吉,有丧事);初三凶日忌串门访客(意登门吊丧或吃忌);初五前不开市(俗传初五为“五路财神”的生日,次日开市可大吉);初九“天公生”,禁晒妇女内衣,禁倒便桶,祭品必用阉鸡,否则为大不敬;上元节禁讲“烧”字,否则是夜赛灯必焚;七月鬼门开,忌出行、动土、婚嫁、卜卦、显示生辰八字,否则恶鬼上身,万事不利;冬至忌请客,否则折寿;节事蒸糕馃,禁问时辰和“发没有”,否则不熟不发。

  行业习俗

   渔业习俗   集美渔民崇尚红色,渔船甲板刷红漆;新船下水,船头两侧“龙目”挂红布条;渔民孩子出生到成年,均佩带用红布包裹的“香头”。旧时,渔民地位低贱,禁止海陆通婚,渔民只能自相婚嫁。渔家女以出海捕鱼为生,出嫁须在晚上,且只能乘坐黑轿。渔民出海须到寺庙占卜抽签,吉利后方能启航。渔港建有金王爷宫、福海宫、田头妈宫、龙王宫、钓艚王宫、钩钓王宫、太平殿、福佑殿、安定堂、福庵庙等,均为渔民出海朝拜所用。捕捞收网时,如遇漂尸或网里、鱼腹中存有尸体残骸,须带回渔港处理,并祭祀“田头妈”。渔船回港,船上若发生不吉之事,不可驶过龙王宫。汛尾开“王爷会”,年终交“王爷钱”。    

  经商习俗   学徒每日务必早起,打扫厅堂,为老板、师傅洗涮水烟筒,伺候用餐。客至,则为客人端茶添水。晚寝店内守夜,方可练习算盘和书法。员工不能踩踏或坐于门坎之上,不能玩弄或反搁算盘,不能坐卧于柜铺或躺睡于待客的条椅,扫地须向里扫。每月初二、十六日,店家要做“牙”,祭土地,给伙计加菜。腊月十六做“尾牙”,首位被敬酒者,或酒壶嘴、鸡头指向者,即为将被解雇的对象。商家为图“彩头”,每日开张的第一笔生意,不论赢亏,定须做成。所开商号,喜以“金”字命名,如金丰泰、金万成、金源丰等。新店开张,店家披红挂彩,燃放鞭炮,以示庆祝。大的商家,广发请柬,设宴请客,亲友多以喜幛相贺。店内设财神座,企望发财。经营中,讲究和气生財,信誉为本。店内设有茶几椅座,顾客光临,请坐敬茶;远路客商,安排膳宿。手头无现金,可立折赊账,以此招徕顾客,广开生意门路。不论生意大小,成交与否,均以诚相待。

  建筑习俗   木匠完工应留些许刨花让主人自行收拾,意在“还有活干”。 石匠打钻眼时不能空锤,凿石料不能言语。木工、泥水匠在盖房和安瓦行时,必单数。建房前,须请风水先生择吉地和定方位,择吉日奠基。挖地基时,工地挂“姜太公在此,兴工动土,百无禁忌”条幅,或用猪头三牲祭拜。上梁定在月圆潮涨时辰,举行“上梁祭”;新厝建成,举行“落成祭”;乔迁新居,举办“入厝”仪式。农村房屋落成,于大门额粉刷一块白灰横匾,书“某某衍派”或“某某传芳”,彰显世系或堂号。

  农事习俗   古时,境内农民有祭“田公田婆”之俗,一年四次。第一次为下种前,立于秧田下水缺口处,手持黄纸和三炷香,面向田畈作揖,保佑谷种萌芽,秧苗壮大;第二次在插秧前,碟中放置肉片,供于田塍;第三次在夏至日,摆放酒肉饭菜祭品于田头,穿蓑戴笠祭拜,并烧麦秆一把,意求风调雨顺;第四次在开镰收割前,备米饭两碗,摘谷穗两串插于饭上。遇天旱地枯,即到寺庙烧香叩拜龙王,再不降雨,则把龙王抬出庙外,谓“曝龙王”,使其“出汗”。庄稼成熟时,用稻草扎成草人,插于田间地头,以吓赶鸟兽。